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0 10:39:14  浏览:901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青教字〔2002〕130号


各市、区教体局(科教局),局属各单位,各民办学校:
  现将《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青岛市及所辖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所属中等及以下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学校,以下简称学校)。
  第三条 学校安全工作应坚持教育先行、预防为主、多方配合、责任到人的原则,实行安全责任由主管单位和活动主办机构负全责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应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管理、监督和检查,并对学校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第五条 学校应主动与社会各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第六条 学校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体教职工都是安全工作者。
  第七条 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实施安全防范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不受损失。
  第八条 学校校长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和法制观念,熟练掌握和自觉遵守国家颁布的各类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规定,熟悉组织学校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措施和审批权限;根据地域、环境、季节变化,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安全工作,及时消除隐患,积极防范事故发生并妥善处置突发性事故。
  第九条 教职工应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规定,认真履行安全教育职责,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学生和自身的合法权益;掌握组织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知识、申报制度、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以及紧急状态下组织学生自救自护的办法,具备分辨安全、危险的能力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第二章 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十条 学校安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同时对教职员工开展教育。
学校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一)交通安全教育;
  (二)消防安全教育;
  (三)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四)用电安全教育;
  (五)实验、实习及社会实践安全教育;
  (六)体育运动安全教育;
  (七)网络安全教育;
  (八)劳动及日常生活安全教育;
  (九)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
  学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训练,重视加强紧急情况下撤离、疏散、逃生等安全防护教育,增强师生自救、自护和互救的能力。
  第十一条 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确定各学段安全教育目标,形成教育递进层次。
幼儿园安全教育应使幼儿初步学习处理日常生活中危急情况的办法,接受成人有关安全的提示,学会避开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和保护自己。
  小学安全教育应使学生初步树立安全观念,了解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安全知识,熟记常用的报警、援助电话,具备初步的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掌握紧急状态下避险和自救的简便方法。
初中安全教育应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自觉遵守安全法规,保护公共安全设施;熟悉学校、家庭、社会中须知的安全知识,掌握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危险判断能力和防范事故、抵御暴力侵害的能力。
高中安全教育应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法制观念和公德意识,自觉遵守安全法规,维护公共安全,懂得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熟悉学校、家庭、社会中须知的安全知识,掌握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基本方法和事故发生后请求救助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危险判断能力和抵御暴力侵害的能力。
  第十二条 学校应根据地域、环境、季节特点,利用活动类课程时间,每月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集中教育,并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及各类大型活动中。
学校应根据《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若干规定》,在公安、消防机构的指导下,组织消防逃生演习。
学校应将放假前、开学初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时段,重点向学生介绍水陆交通安全、饮食卫生、校内外活动安全及其他意外事故的自救、自护知识等。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利用每年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3月最后一周周一)、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和市“安全教育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市“119”消防宣教活动等,针对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确定活动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三条 学校应与家庭密切配合,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障碍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他伤、自伤、自残事故。
学校应把安全工作作为家长会、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第十四条 学校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严禁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十五条 学校应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和设施,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第三章 安全制度和检查

  第十六条 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层层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切实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
  第十七条 建立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安全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应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出安全要求,并对校内安全防范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加强管理,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十八条 建立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学校应在每月第一个星期对校舍(含食堂)、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及学校卫生保健品、化学药品、食品卫生、安全警示语等进行全面检查,特别在开学前、雨(雪)季前学校应加强重点防范,杜绝事故发生。
  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的学校应限期整改,对学校无力解决的问题应协助解决。
  第十九条 学校每学年的工作总结应有安全工作的内容。重点安全专项检查的学校应形成书面总结报告,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第二十条 建立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制度。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对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评估的重要内容。学校应根据本章规定,建立有关工作制度,定期进行查验或完善,作出工作记录或检查记录。
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凡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部门和学校,一律取消当年评优资格。

  第四章 校内设施安全

  第二十一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校舍管理和监控,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校舍的设计、建设、使用及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配备应严格按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进行。
幼儿园(所)楼上活动平台、二层及以上楼房窗户应加护栏、警示牌,加强对悬挂物、高处堆放物的管理。
凡未经质检部门验收的新校(园)舍一律不得使用。
  第二十二条 学校及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进行校舍勘验检查,发现险情(危房、危楼、危墙、危厕等)应立即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或当地政府。
凡经区(市)以上教育、建设部门鉴定的危房(C级和D级),学校应立即停止使用,制定修缮计划和方案报有关部门,尽快修缮或加固、翻新。因校舍改建、扩建、改变用途等引起荷载变化或超过设计年限的,学校应书面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城建部门,及时予以处理。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依据《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消防和用电安全管理。学校应按规定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锅炉房、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的防火重点场所配齐配足消防器材,保持安全疏散通道畅通,保证灭火药品规格正确、药性有效,有关管理人员能熟悉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学校应设置人员疏散指示标志,开展夜间活动(包括上晚自习等)应有完好的照明设施和停电应急措施,确保紧急情况下师生的安全撤离和疏散。
学校应加强电源、电器、电网及散热器的检查,防止因漏电或线路老化等问题引发事故。
幼儿园电源插座应距地面1.6米以上,学生宿舍床铺应避开电源插座,远离吊灯、吊扇。严禁学生在宿舍私自接线安装各类电器,严禁使用电褥子、电炉子等大功率电器,严禁将煤油灯、蜡烛、煤气罐等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宿舍。
  第二十四条 学校不得允许在校内制作、存放、销售烟花爆竹,严禁组织学生参加此类活动。严禁在校(园)内焚烧纸张、垃圾。
  第二十五条 学校实验室应遵守《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等法规,按公安、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规定,加强对易燃、易爆、放射、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学校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员应经过安全培训,熟知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安全防范、救治措施,并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实验。除教学正常使用的少量化学试剂外,各种危险化学品应存放在危险品库或专用危险品橱柜内,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对危险化学品的领用、消耗,学校应随时登记。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加强对校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加强防止反动、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影响学生。

  第五章 校外活动安全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加强校外大型集体活动的管理。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等各种大型活动应以安全、就近为原则,提前排查不安全因素,提出预防措施和逃生应急方案。
实行学校大型活动批准制度。学校组织学生到外地或较远地方(青岛市内以市内四区为准,其他区、市自行确定)旅游、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公益劳动等大型校外集体活动,应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集会、结社活动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报有关部门批准。学校在教育计划内安排的学生外出活动,应经校长批准。
学校在外出前应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配备学校领导和足够的教师带队,必要时应办理相关保险手续。对不安全或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地方,严禁组织学生前往。
  第二十八条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实习、勤工俭学等活动应坚持无毒、无害和力所能及、确保人身安全的原则,健全安全操作规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加强劳动保护。职业学校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危及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
  第二十九条 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扑救各类火灾、防汛、防洪和商业性庆典、演出活动,严禁组织学生参加超越其年龄、行为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范围以外的各类活动(如高层建筑物上擦玻璃、在交通要道上宣传、值勤、擦洗交通隔物、去医院等有传染病源的地方劳动等)。
学校校长有义务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要求学生参加的没有安全保障的社会活动。
  第三十条 学校应重视和加强车辆管理。学校的机动车辆应加强保养和维护,接送学生的校车应符合安全标准。学校集体活动租用的车辆、船只等交通工具,应经交通管理部门检查、许可,按规定运行。严禁学校租用证件不全、车况不良及农用车、拖拉机等不符合规定的交通工具,严禁聘用无证和技术不良的司机,严禁超载运行。如遇风、雨、雪、雾天等恶劣天气,应坚决停运。

  第六章 健康与卫生安全

  第三十一条 学校体育器械、实验设备等教育教学设施应严格按照安全和卫生标准配备,并定期进行检修。
  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加强对早操、课间操、体育课教学等校内活动的组织工作以及运动技术要领、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学校体育课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地理、气候条件。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不适宜参加体育竞赛、军训以及其他剧烈运动的学生,应予以劝阻。
  第三十三条 学校应严格执行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保健品的有关规定,按卫生部门要求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学校按国家规定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及某些重点疾病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性预防的用药,应依据法律法规,按国家统一规划方案和指导原则进行。地方自行安排的学生群体性预防用药,应经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商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
任何单位、团体和个人不得以预防和保健等名义自行组织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保健品。学校有责任抵制向学生推销药品或保健品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学校应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学校应为师生提供卫生合格的饮用水。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可开办。食堂设施设备及食品采购、运输、加工、贮存等环节应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要求,学校采购食品必须索证,严把食品质量关。学校不得从无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处购进食品,不得允许无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在校内经营食品,坚决杜绝过期、变质、有害、有毒及污染的食品进入校园。
  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应经卫生防疫部门批准,实行持证上岗,并进行定期查体。学校不得聘用传染性病源携带者或患有传染病的人员从事食堂工作。食堂工作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七章 校园秩序安全

  第三十五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重视校园治安秩序管理。学校保安人员应坚持昼夜值班,节假日、重大活动时期学校领导应轮流值班,对重大滋扰校园治安的事件,学校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予以制止和处理。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加强门卫管理,建立外来人员进出登记制度。未经允许,外来人员不进入校园,不得擅自进入餐厅、宿舍、教室、办公室等场所,防止投毒等各种破坏行为的发生。
幼儿园应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加强幼儿接送管理。不得将幼儿交给素不相识的人,不得将晚离园幼儿交传达室人员代管。
学校下课或放学时应安排教师在楼梯口、校门口进行安全疏导,避免因过于拥挤引发事故。
学校应与公安交通部门协作,在临近街道的学校门口,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三十七条 学校应加强住校教师、学生宿舍特别是女生宿舍的管理。非寄宿制学校,严禁招收住校生。严禁学校租用或变相租用当地民房作为学生宿舍。
教师不得将异性学生单独带到宿舍进行谈心或辅导。
  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加强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对重点部门和要害部位,学校应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监控设备,防止因管理不善发生失火、失窃等事故。
  第三十九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与公安、工商、交通、卫生、文化、综合治理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八章 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

  第四十条 学校发生一般安全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的一日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处理情况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第四十一条 学校发生师生伤亡、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伤害事故以及危及社会安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事件,应在半小时内通过电话或传真等将简要情况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并在12小时内报告事故详细情况。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四十二条 发生安全事故后,学校及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立即联系公安、急救中心等部门,全力组织抢救,力争使损失和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并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学校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学校负责人不得在事故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第四十三条 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或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处理情况上报市教育行政部门。
  第四十四条 学校应按照上级规定对学校安全、学生安全实施相关的保险业务,协助做好有关理赔工作。

  第九章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

  第四十五条 学校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限期整改但拒不改正的,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行政处罚。
  第四十六条 学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对学校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本规定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因学生缺乏相应安全知识,致使事故发生且情节严重的;
  (二)未按本规定要求建立安全工作制度,学校管理混乱,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情节严重的;
  (三)未按有关法规要求实施校内设施建设和管理,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情节严重的;
  (四)未按有关法规要求组织开展校外活动,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情节严重的;
  (五)未按有关法规要求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情节严重的;
  (六)未按本规定要求加强校园秩序管理,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情节严重的;
  (七)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四十一条、四十三条要求,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的;
  (八)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二条要求,对事故未及时组织处理或阻挠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的。
  第四十七条 学校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伤、残、死亡等严重后果的,由所在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未履行相应职责,对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青岛市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各种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性文件同时废止。
  第五十条 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其他机构在学校以外组织的学生活动不适用本规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文化部


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29号)

  《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6月2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 孙家正
                                         二00四年七月一日


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美术品经营活动的管理,保护创作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美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美术品,是指绘画作品、书法篆刻作品、雕塑雕刻作品、艺术摄影作品、装置艺术作品、工艺美术作品等及其上述作品的有限复制品。
  本办法所称美术品经营活动,是指美术品的收购、销售、租赁、装裱、经纪、评估、咨询以及商业性美术品展览、比赛等活动。

  第三条 文化部负责全国美术品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美术品市场的发展规划,审批美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美术品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设立从事美术品经营活动的经营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经营单位的名称;
  (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三)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金;
  (四)有相应的美术品经营的专业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上述条件的申请人,应当到其住所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并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到其住所地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 设立从事美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经营单位的名称;
  (二)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三)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四)有不少于30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金;
  (五)有相应的美术品经营的专业人员;
  (六)有健全的外汇财务制度;
  (七)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上述条件的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家关于进出口经营资格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到其住所地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第六条 企业或者其他经营单位增设美术品经营业务,应当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并在变更登记之日起15日内到住所地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 从事美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应当向文化部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一)进出口单位的资质证明;
  (二)进出口美术品的来源地和目的地;
  (三)进出口美术品的名录、图片和介绍;
  (四)审批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文化部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发给批准文件,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申报单位持文化部的批准文件办理进出境手续。

  第九条 涉外商业性美术品展览活动,应当由具备进出口资格的经营单位主办。主办单位应当在展览前30日,向举办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一)主办单位的资质证明;
  (二)展览的活动方案;
  (三)举办单位与其他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或者协议;
  (四)经费预算及资金来源证明;
  (五)场地使用协议;
  (六)国外来华参展的美术品的名录、图片和介绍;
  (七)审批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同意的报文化部审批,不同意的说明理由。文化部应当在收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初审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不批准的向申请人说明理由。申请单位持文化部的批准文件办理展品进出境手续。

  第十一条 文化部对当代艺术品精品实行保护,保护制度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 禁止经营含有以下内容的美术品: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宣扬或者传播邪教、迷信的;
  (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三条 美术品经营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接受文化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二)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
  (三)有美术品合法来源证明;
  (四)经营的美术品明码标价;
  (五)依法缴纳税费。

  第十四条 美术品经营单位不得经营盗用他人名义的美术品。
  从事美术品经纪活动的专业人员不得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美术品中介服务单位执业。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美术品经营单位的信用档案,将企业的服务承诺、经营情况、消费者投诉情况记录在案,定期向社会公示。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九条规定,擅自开展美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或者涉外商业性美术品展览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没收作品及违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或者并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本办法规定向文化行政部门备案的;
  (二)未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的;
  (三)不能证明经营的美术品的合法来源的;
  (四)经营的美术品没有明码标价的;
  (五)从事美术品经纪活动的专业人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美术品中介服务单位执业的。

  第十九条 美术品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的,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文化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出处罚决定时,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当事人对文化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处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1994年11月25日公布的《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发展涉外保险业务增加外汇收入的报告的通知(附英文)

国务院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发展涉外保险业务增加外汇收入的报告的通知(附英文)
国务院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发展涉外保险业务增加外汇收入的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发展涉外保险业务增加外汇收入的报告
根据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努力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的指示精神,最近我们对如何发展涉外保险业务增加外汇收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我保险公司的涉外保险业务近年来有了迅速发展,目前开办的险种己达四十多种。除青海、西藏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办了涉外保险业务,业务量平均每年递增10%左右。我设在海外的保险机构业务,近年来也有较大的发展。我在香
港和澳门的四家保险公司一九八四年收入保险费比一九八三年增加近30%。这几家公司的盈利也逐年增长。
开展涉外保险业务,对我国对外贸时和经济交往中的风险(包括物质损失和赔偿责任)给予经济保障,提供防损服务,对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往来,增强外商来华投资的信心,起了积极作用。


涉外保险的保险费收入,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贸易外汇收入,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并积极开拓这项业务。目前我国的涉外保险业务发展比较缓慢,其保险费在国家全部非贸易外汇收入中所占比重很小,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极不相称。以办理时间较长、保险费收入占首位的进出口货
物运输保险为例,出口货物在国内保险的仅占50%,占出口成交额三分之一以上的石油等大宗商品,由我公司承保的极少。正常贸易进口货物在国内保险的比重已接近90%,但我向国外借款项下进口的设备,大部分仍在国外保险公司投保。此外,在我国的中外合作、外国独资企业和我
国对外承包、劳务合作项下的保险,外国人和港澳同胞来华旅游期间的保险,各国驻华机构人员在我国应承担的公众责任保险,以及我国驻外机构、在国外设立的贸易中心的合资、合作企业的保险,由我承保的比重都很低,有的根本没有在我国保险。从这些方面看,我国涉外保险业务潜力
很大,是大有可为的。
我们认为,只要加强领导,措施得力,在各有关部门支持配合下,“七五”期间涉外保险费收入(不包括国际再保险和海外机构的保险费收入)的每年增长速度,从现在的10%提高到18%是完全有可能的。


为了进一步发展涉外保险业务,当前应当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保险公司要在各部门、各行业和舆论界的支持和协助下,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发展涉外保险业务和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的意义,宣传开办涉外保险对于扩大国际经济往来的好处,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涉外保险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涉外经济法规中有关保险的条文。我国制定和颁布的各项涉外经济法规,凡需要列入保险条文的,都应明确按国务院国发[1985]33号文发布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办理。我国还应尽快制定和颁布在华的外国企业、机构和人员实行公众责任保险和机
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条例。
(三)各级政府的外事和对外经贸部门要指导并协助开展国外保险工作。对外经贸部门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同外商进行的重大项目谈判,应向保险公司通报有关情况,并在必要时邀请他们派人参加。审批涉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合同草案时,应将是否列入保险条文作为一项内容。我国
劳务出口单位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时,在不违反当地政府法律的前提下,应力争在我国内保险。我国驻外使领馆和其他机构的财产和人员如需保险,除当地国或地区法律规定必须在当地保险外,均应在国内办理。我驻海外银行机构要同我在当地的保险机构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各项保险业务。

这些银行办理抵押贷款时,应争取将贷款保证向我保险机构投保。我国对外经贸系统在国外设立的公司和贸易中心等机构,必要时保险公司可派驻人员配合开展保险业务。我国旅游部门应积极协助保险公司开展来华旅游者所需要的保险。
(四)允许保险公司运用经济手段,推动业务发展。我国对外保险业务,有相当一部分是依靠经贸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业务人员争取来的。例如,进出口货物运输保险,在国际保险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经贸部门和有关部门为增加保险外汇收入,往往要经过艰苦的谈判,付出额
外的劳动,才能把外汇保险业务争到手。为了鼓励经贸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职工积极协助保险公司开展涉外保险业务,为国家多增加一些非贸易外汇收入,保险公司可按保费收入一定比例(一般为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几)提取劳务手续费,付给这些单位(以人民币支付),由单位在一般奖
金之外对搞得好的职工给予奖励。这部分奖金,可免交奖金税。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下达执行。
(五)暂不允许外国保险公可来华开业。
(六)加强保险公司自身的建设。保险公司去年从中国人民银行分出后,虽然机构和人员有较多增加,但仍然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从事涉外保险工作人员的素质亟需提高,应当对国际经济、涉外法律有较多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因此,除了我们自己抓紧培训在职干部
外,希望教育部门每年能分配一定数量的外语和金融、保险专业大学生,并能有计划地安排几个大专院校增设保险专业,以加速保险干部的培养。保险公司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保险类别,增强我国保险的竞争能力。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附英文)

CIRCULAR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FOR TRANSMIT-TING THE REPORT SUBMITTED BY THE 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ONDEVELOPING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IN ORDER TOINCREASE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CIRCULAR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FOR TRANSMIT-
TING THE REPORT SUBMITTED BY THE 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ON
DEVELOPING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IN ORDER TO
INCREASE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November 30, 1985)
The Report on Developing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in
Order to Increase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which was submitted by the
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nd is hereby transmitted to you for you to act upon accordingly.
Report of the 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on Developing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in Order to Increase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Excerp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ssence of the policies of the State on striving to
increase non-trade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we have recently made a study
of the question as to how to develop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in order to increase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We now submit the
report on the relevant questions as follows:

Chapter I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policy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handled by our
Insurance Compan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t present, there
are already over 40 types of insurance coverage. The handling of the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so as to give financial
protection against risks (including material losses and indemnity
liability) involved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exchanges and
provide services with a view to preventing losses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exchanges and in
enhancing the confidence of foreign businessmen coming to make investment
in China.

Chapter II

As the income from the premiums of insurance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is an important item of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of invisible trade, the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are
actively developing this business. At present, China's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is developing at a relatively slow pace and
the premiums only account for a very small proportion of the State's total
non-trade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which ill conforms with the new
situation in which China is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ake, for example, the transportation insurance for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the handling of which has lasted for a relatively long
time and the premium income of which ranks first. Only 50 percent of the
export goods is insured domestically and such bulk goods as petroleum,
which account for over one-third of the total export business volume of
China, are rarely insured with our Company. Nearly 90 percent of the
import goods in normal trade is insured domestically, but most of the
equipment imported under loans China has obtained from abroad is insured
by insurance companies abroad. Furthermore, only a very small proportion
of the insurance related to the Chinese-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and foreign-capital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under the project contracts
China has undertaken abroad or the labour service co-operative contracts
with foreign countries, of the insurance taken out by foreigners or
compatrio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coming to China's mainland for
tourist purposes, of the public liability insurance that the personnel of
foreign institutions in China are supposed to bear in China, and of the
insurance related to Chinese institutions abroad and the trade centres,
joint ventures and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China has established abroad
is effected by our Company. In some cases, the insurance is even not
effected in China at all. All the above mentioned circumstances show that
China's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still has great
potentials and bright prospects.

Chapter III

With a view to further developing China's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it is imperative to adopt the following measures at
present:
1. It is imperative to conduct publicity drives actively, The Insurance
Company shall, with the support and help by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the public opinion circles, employ
varied means and actively propa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and increasing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from non-trade sources and of the advantages of handling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to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in order to mobilize the various forc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2. It is imperative to perfect the clauses related to insurance in China's
foreign economic laws and regulations. All clauses on insurance that need
to be included in the various foreign economic laws and regulations China
formulates and promulgates shall be handl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in Article 3 of the Interim Regulation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surance Enterprises, which was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t
is imperative for China to expedite the formulation and promulgation of
regulations concerning the public liability insurance that shall be
effected with respect to foreign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and personnel
in China and the motor vehicle third-party liability insurance.

3. Departments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departments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under the governments at various levels shall give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Departments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that are to call important meetings or hold talks with foreign businessmen
on major projects shall keep the Insurance Company advised of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s and shall, if necessary, invite people from the Insurance
Company to attend such meetings or talks. In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the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and the draft contract with respect to a project
involving a foreign party, the inclusion of clauses on insurance shall be
one of the items for consideration. Chinese labour service units that are
contracting foreign engineering projects shall try their best to effect in
China the insurance with respect to the projects, provided this shall not
constitute a violation of the laws of the foreign governments involved. If
insurance is required for the property and personnel of Chinese embassies,
consulate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abroad, it shall be effected in China,
unless the laws of the countries or regions concerned stipulate that the
insurance shall be effected in their localities. Chinese banking
institutions based overseas shall work in close co-operation with the
Chinese insurance institutions in the localities and actively engage in
various types of insurance business.
When these banks are handling loans on mortgage, they shall try hard to
cover the insurance with the Chinese insurance institutions there with
respect to the security of the loans. The Insurance Company may, when
necessary, send their personnel to, and station them in, the corporations,
trade centre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established abroad by departments and
organizations affiliated to the Chinese Ministry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to coordinate work in handling insurance business.
Chinese departments for tourism shall give active assistance to the
Insurance Company in providing the insurance required by tourists in
China.

4. The Insurance Company shall be permitted to employ economic mea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business.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has been canvassed through
efforts on the part of the business personnel of the departments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and other departments concerned.
Take, for example, the transportation insurance for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Faced with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market, Chinese departments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and
other departments concerned, in order to increase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from insurance business, often have to conduct strenuous negotiations and
do extra amounts of laborious work before they can succeed in obtaining
some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exchange.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workers and staff of the departments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and other departments concerned who actively assist the
Insurance Company in developing the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so as to earn more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for the State from
non-trade sources, the Insurance Company may draw a certain proportion
(ranging from less than one percent to less than ten percent) from the
premium income as labour service fee to be paid to the aforesaid units to
be paid with RMB, which shall, on top of the common bonus, reward those
workers and staff members who have performed well in this regard. Such
rewards may be exempted from bonus tax.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shall
formulate measures in this respect and promulgate them for implementation.
5. Foreign insurance companies shall for the time being not be permitted
to begin their business operations in China.
6. The Insurance Company shall strengthen its own organization setup.
Since the Insurance Company itself separated from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last year,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a relatively big increase in its
agencies and personnel, this increase still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its
business development. It is an urgent tas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ersonnel engaged in insurance business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who
shall be required to have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of China's laws and regulations governing its external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have a fairly good command of foreign languages.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intensifying our work to offer in-service training to our
cadres, we hope that the departments for education will provide us every
year with a certain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who major in foreign
languages, finance or insurance, and will arrange in a planned way for
som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o initiate the specialty of
insurance so as to quicken the cultivation of cadres who will specialize
in insurance business. The Insurance Company shall work har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increase the types of insurance coverage and
strengthen China's competitive position in insurance business.
If the above contains nothing inappropriate, it is requested that the
report be approved and transmitted to departments concerned for
implementation.



1985年11月30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